2022年只過了三分之一,我們卻像走過一條很長的路。經歷了北京冬奧會的輝煌,也見證了俄烏沖突帶來的苦難,為中國航天人而驕傲,為不斷反復的疫情而煎熬......
然后,有這么一群人,他們在萬里之外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默默奮戰,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,培育出一株株適合當地栽植的改良植株,為改變當地的生態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。
他們中,有親臨一線的學科帶頭人、棗業專家王森教授,有還在象牙塔就讀的中南林大學張賽陽博士帶領的科研團隊,有數年如一日堅持在異國他鄉的普通員工,也有勤勞淳樸的巴方工人。他們克服著重重困難,在艱苦、枯燥的環境中執著于科學研究,執著于每天的日常管理養護,就像在角落里默默生長的花,沉靜、勇敢、堅持、耐心。
時光是無情的,時光似乎又是慷慨的。得益于他們的堅持與付出,一株株小苗破土而出,在實驗室、大棚輾轉數月后,終于在瓜達爾港的土地上生根發芽。這不是結束,而是新的試煉的開始,它要經歷瓜港嚴峻的自然環境的考驗,經歷無盡的酷暑高溫、熾熱海風、雨水稀少、土壤板結、鹽堿性強等一系列困難,只有最終成活,才是試煉的成功。
靠著過硬的科研技術與精心打理,這些新苗通過了考驗!它們貪婪的呼吸著陽光雨露,承載著大家的希望茁壯成長。一天,兩天,三天,郁郁蔥蔥,生生不止,綿延不絕......
更值得欣喜的是,這些精心培育出的種子,也引來了當地孩子們的新奇目光。他們在父母的陪同下,來這里參觀學習。在他們好奇的目光里,我們看到了對知識的渴求,對中國的向往,對中巴人民偉大友誼的珍惜。
瓜達爾,在烏爾都語里寓意“風之門”,育林人將一如既往的努力拼搏,就像海邊清涼的風,帶給瓜港和巴基斯坦人民更多的快樂,為鞏固中巴人民偉大友誼添磚加瓦!